张凤阳教授应邀来我校作精彩学术报告

发布者:丁媛发布时间:2013-11-27浏览次数:311

       2013年11月18日下午3点半,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凤阳教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来我校作题为“多元社会的政治共识:兼评中国梦的流行解读”的报告。报告内容丰富,思想隽永,引人深思,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赞誉。

张凤阳讲座1

       张教授首先提醒我们在看到民主所显示出来的论辩和竞争一面的同时还要看到那背后的另一面——不论、不争、不辩的东西即共识。他从共同体层次、体制层次、程序层次解读共识,认为民主运行有赖于国家认同、体制认同、程序规则等低度共识。而对于处在多元社会情境下的中国来说,共识恰恰是中国在走向民主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

       那么,在这个多元社会背景之下,凝聚国人共识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到底是什么?张教授认为从习近平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以及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中国梦的提出是从共同体层次上,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从国家的富强角度,寻求能够把国人凝聚起来的、达成低度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实质上是从责任伦理上对国人的一种感召。

张凤阳讲座2

       但是随着一些靠政治而活、靠学术而活的人纷纷加入“解梦”队伍,他们把对中国梦的解读从责任伦理的价值诉求转向为工具性的事实陈述,造成中国梦解读的三个转型:从凝聚共识转化为价值纷争,从神圣庄严畸变为反讽戏谑,从国际空间的拓展畸变为国际空间的压缩。 

       最后他建议将中国梦回归到最简单最质朴的本质,将中国梦回归到作为责任伦理的价值诉求,通过“中国梦”凝聚国人,唤起责任意识,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每个国人可以做什么。

       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东南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是继王忠欣教授所讲的“中美价值观及其政治教育比较分析”和刘林元教授所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建设”之后的“我们的价值观”系列学术报告第三场讲座。

(丁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