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始于1952年南京工学院时期的马列教研室,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办“77 级”和“78 级”两届马列师资班,自1984年起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兴办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本科专业。2011年6月,以原人文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和党委学工部思想政治教研室师资为基础,正式组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学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传统。刘道镛教授参编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原理》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论纲》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江德兴教授主编的江苏省高校“两课”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曾入选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

学院学科体系完整,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连续三届名列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榜首。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形成“四位一体”平台优势,拥有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等一流高端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在全面加强7个二级学科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道路和党的建设研究的特色学科方向,全面打造一流特色学科。智库、基地等平台围绕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承担省智库、省基地的各级各类研究任务和调研课题,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决策咨询、理论宣传等方面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学院拥有高素质师资队伍。拥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成员1人,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成员1名,江苏省社科名家1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及提名人物3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4名,江苏省社科英才1名、优青3名,江苏省青年思政课教师“领航·扬帆”人才4名。

十三五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重中之重”教改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出版专著、教材近20部,CSSCI高水平论文160篇左右,SSCI、A&HCI收录论文4篇,其中《求是》《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权威期刊高水平论文20余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20余篇。思政课建设创新创优态势强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化’教育教学模式”先后获江苏省“重中之重”教改项目,孵化出版教辅10余部,相关教学成果相关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

东南大学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创新创优工程行动计划 (2021-2025)》《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深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围绕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这一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系统推进学院高质量创新发展,力争把学院建成全国一流的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成立德树人和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以及全校课程思政的强力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