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漫道”学术讲堂第一期:《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的历史与逻辑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0-03-28浏览次数:694

   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云中漫道”学术讲堂第一期“《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于2020年3月27日上午9:30,依托腾讯会议平台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主讲老师为翁寒冰副教授。翁寒冰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李淼主持。  

   翁老师从马克思资本观的当代研究状况出发,介绍了经济学、批判哲学和历史社会科学的三种研究路径,说明了马克思资本观本身的理论张力和方法论层面上的复杂性。在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对比中,翁老师概括了马克思理论中资本概念的三层内涵,即物质财富、积累手段和社会关系的维度,进而指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资本主义概念的特殊内涵。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及其剩余价值剥削机制;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将机器大工业称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始终将资本主义放置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理解。而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理解的这些层次之间具有丰富的辩证关系。

   接下来,翁老师对《资本论》卷本进行了简要介绍,由此引申出《资本论》写作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即通过概念运动的方式从逻辑上再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内在复杂结构。马克思揭示了从商品跃升到货币和资本的内在矛盾运动,商品作为整个逻辑体系的开端,是表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是资本主义财富的细胞形式。货币则是商品能够普遍交换的潜在社会属性之否定性实现,拥有支配他人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权力。当货币进入生产领域,货币在资本的意义上具备了增殖功能,而资本的本质属性就是剩余价值剥削的特殊生产关系。

   翁老师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因此资本主义普遍性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必然始终存在。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这一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危机属性并未发生改变。而伴随资本逻辑的扩张,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也呈现出种种危机和矛盾。

   翁老师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现代性批判的基础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基于对资本逻辑所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批判,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阐发的科学理念。从对于新冠疫情的全球抗击行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超越资本所主导的全球体系之外,建立新的命运共同体的潜在可能性。  

   接下来,在提问环节,翁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线上学术交流互动。从对经济危机理论的周期性与资本主义灭亡之间的关系,到比特币作为网络虚拟货币的思考,同学们积极发问,思维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线上学术讲堂令他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供稿:李翔;图:彭晶;审稿:翁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