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思读书会第八十四期

线上分享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0-04-15浏览次数:755

人间四月芳菲尽,最是读书好时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相见的可能,却没有阻挡我院学子读书的热忱和对知识的渴求。2020年4月10日,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八十四期湖思读书会继续以线上交流的方式开展,全体19级硕士研究生相聚“云端”,积极参与。本期的分享者是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张立成同学,他分享的书目是法国作家路易·阿尔都塞的著作《保卫马克思》。

在开始书目解读之前,张立成同学首先对本书作者进行了简要介绍。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1918—1990)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出生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镇,其父是一家银行的经理。阿尔都塞虽然长期在大学执教,但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却积极参与现实斗争。50年代中后期,围绕马克思主义同人道主义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他同法共理论家加罗迪和国外其他“新马克思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论战。主要代表作有《孟德斯鸠、卢梭、马克思: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与哲学》、《自我批评》等。

每一本著作都是时代的写照。张立成同学对本书的写作背景进行了介绍。历史方面,阿尔都塞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当苏共20大召开后,斯大林受到批判,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决裂,这些对法国共产党的冲击很大。法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50年代,深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斯大林主义在党内盛行,被教条主义所支配,失去了斗争的方向。在思想理论方面,当时哲学家的思想被束缚,各种言论被扼杀,社会处在迷茫混乱的状态之下,法国共产党被教条主义所支配,党内很多理论家感到迷茫。为此,阿尔都塞呼吁“必须从复习基本知识开始”,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阿尔都塞作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保卫马克思》是他的成名作。该书收集了作者1960—1965年间发表的8篇文章,是一部论文集。主要包括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论青年马克思、矛盾与多元决定、关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本书收集的8篇论文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展开:反对对马克思主义作人道主义的解释,恢复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张立成同学的讲解围绕“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以及如何保卫马克思主义?”这个思路展开,他指出:首先要弄清楚,是谁要攻击马克思。根据阿尔都塞的阐述,首先是资本主义,对于产主义者来说,资本主义无疑是头号大敌。其次,一些社会民主党人、唯灵论者、存在主义者和现象学家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青年马克思问题的争论来攻击传统马克思主义。于是,阿尔都塞感到了一种捍卫马克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场“政治论辩”,他进行了两方面作战,一面矫正那些被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明了赫鲁晓夫等人所造就的这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其实不过是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错;另一面,则揭示了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内在的资本主义属性。因为对于这些以人为轴心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注定会将诸如“自由”或者“创造性劳动是万能”等这样的概念视为珍宝,而这些观念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就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切。所以,针对“如何保卫马克思”的问题,张立成总结了阿尔都塞用5个角度来保卫马克思,分别是:分析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对立来说明马克思的科学性;对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进行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和多元决定学说进行理解;讨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拓展;提出“症候阅读法”,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这些角度,让马克思在阿尔都塞的讨论下重新彰显了其内在的理论魅力。

随后,张立成总结了本书的价值和作品存在的缺陷。他认为:阿尔都塞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保卫马克思”的宣言,就理论的历史合理性而言,他对当时错误思潮进行揭露和批判以及后来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是他在形式上的胜利。就马克思主义本身而言,他并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是以一种结构式的形而上学强制来误读马克思,归根结底,他保卫的只是被他解构出来的“科学的马克思”,可谓实质的失败。所以说该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打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对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但是另一方面,阿尔都塞生活的特定生活历史使其理论受到当时学术的影响,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从马克思主义的另类逻辑中挣扎出来,他在强调马克思的某些特征时又走进了与人本主义相反的另一个科学主义的极端,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在读书会的最后环节,张立成同学针对此书提出问题:在当今时代还需要保卫马克思吗,如果需要,该怎么做?同学们针对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总的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在当前这个意识形态复杂的社会中,仍然需要回到马克思,保卫马克思,但这种保卫,不是盲目的、教条的去执守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原则,而是应当坚持马克思关于思想发展的理论原则,在问题意识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直面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问题,避免陷入意识形态的泥沼。


张萌同学的观点是:“回到马克思”的主题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基于改革开放,第三次世界浪潮等背景,传统马克思主义包括经典作家所讨论的问题,如人的异化、物化、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在今天仍值得关注。如何保卫马克思,关键在于回答马克思在今天为何是对的,不再将其作为教条,作为“圣经”来遵循,而是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代学者卢卡奇等人所提出的,马克思的正统在于其方法。我想保卫马克思,理解马克思,关键是传承其基于现实问题,调和应有与现有矛盾的分析和批判方法。

李淼同学认为需要保卫马克思,但是这种保卫不应该是盲目地,教条地去执守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原则,而是应该像卢卡奇所说的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坚持历史性与阶段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加以融合、发展,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马克思主义永远的鲜活性和科学性。

李倩同学认为,就像课件中最后指出的那样,“社会发展本身充满着挑战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仍存在危机”,当今时代还是需要保卫马克思。首先,弄清楚部分人们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症结所在,科学理性地批判和说服;其次,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反对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最后,继续加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传承马克思主义。

本次读书会在同学们的激烈讨论中顺利结束,同学们收获颇丰。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经典著作犹如大浪淘沙后颗颗散落的珍珠,历久弥新,常读常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依旧诵读经典、怀揣信仰、砥砺前行。

供稿:张蓉;指导教师:孙会娟;审稿:翁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