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他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在恩格斯晚年的著作中针对唯物史观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集中体现在19世纪90年代所写的五封书信之中。
一、恩格斯五封书信的基本思想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不断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继续投身于理论研究,为马克思未竟事业继续努力。特别是恩格斯在19世纪90年代所写的五封书信中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第一,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研究历史对认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1890年8月5日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这一基本思想展现得非常丰富。恩格斯提出,我们要研究和重视历史,因为无限广阔的历史长河是作为整体过程展开的,社会演进的不同形态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每一段历史时期都有着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发展的运行提供物质基础、推动社会历史进程。
第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书信中,他重点说明了现实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特别强调经济关系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这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补充。在1894年1月25日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书信中,恩格斯说明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是经济关系,这是决定性因素,但是,不能忽视偶然性因素和其他事件的影响,偶然性为自己的必然性开辟道路,经济关系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恩格斯在书信中强调偶然性的作用,是为防止资产阶级青年著作家们把唯物史观教条化和庸俗化,说成经济唯一决定论,从而歪曲唯物史观。
第三,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在1890年10月27日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书信中,恩格斯指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意识形态具有自身独立的发展领域和历史积累的继承性,有着先驱传给它的特定思想材料,并不能总是准确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在1893年7月14日致弗兰茨·梅林的书信中,他强调要重点把握经济关系所引出的意识形态,还要认识意识形态产生的方式和方法。恩格斯概括了意识形态反作用的三种情况:其一,同一方向的作用促进发展;其二,相反方向的作用带来一定时期的崩溃;其三,阻碍经济某些方向的作用规定另外方向。
二、恩格斯五封书信在方法论上和基本观点上对马克思的坚持与发展
(一)恩格斯五封书信在方法论上科学发展马克思
在恩格斯五封书信中有两条重要方法论主线不可忽视。一条是唯物辩证法,另一条是政治经济学,这为恩格斯在五封书信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提供方法论支撑,展现了他对马克思思想的科学发展。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的方法论贯穿其历史观的始终。恩格斯把辩证法运用到社会历史的研究中。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过程,要把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起来,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恩格斯肯定自然界的发展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自然史发展与社会史发展同样有规律可循,但是,自然史发展是盲目和无意识的,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而社会史发展正好相反,是有意识的,经过人的思虑,追求某种目的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恩格斯还驳斥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固定不变、僵硬对立的错误观点,证明了唯物辩证法对五封书信的理论阐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说明了历史合力论,揭示出支配偶然性的规律,科学发展了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为唯物史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和方法论支撑。恩格斯在五封书信中讨论的唯物史观问题都是以经济关系为起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产品的交换方式等作为经济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统治的关系、国家、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沿袭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一定时期的物质生产力与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相适合,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不能与之相匹配的时候,生产力就要突破生产关系的束缚,社会的经济结构就会发生变革,引起社会形态的更迭。恩格斯延续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并在五封书信中加以运用和发展。
(二)恩格斯五封书信在基本观点上坚定捍卫马克思
首先,恩格斯五封书信的唯物史观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延续和丰富。恩格斯在五封书信中坚持以历史为前提,在历史中总结人、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重点讨论了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这与马克思的历史观相呼应。
其次,恩格斯五封书信的唯物史观具有马克思的理论视野。恩格斯在五封书信中展现了马克思的实践观,把人的主体作用充分表达出来。恩格斯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基础结合起来,放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中,就能够探寻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最后,恩格斯五封书信的唯物史观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充分肯定。恩格斯晚年的思想饱受争议和误读,但他依然不畏挑战坚持捍卫马克思的思想,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一再强调是“我们”的理论,他始终与马克思肩并肩共患难,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三、唯物史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第一,在重视和学习历史中准确定位时代进程,展现了习近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基于此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唯物史观理论。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第二,习近平以教育为例阐述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展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在深刻理解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基础上,习近平指出:“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要深刻总结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重点体现在对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上和对国家顺利实现发展目标上,因此,我们要坚决防止错误的意识形态渗透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三,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离不开人民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更好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题《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捍卫与发展——基于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