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徐国亮、邓海龙: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1-10-28浏览次数:813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新时代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先锋力量,是国家走向兴盛、实现昌明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变化使然、青年使命应然,应着力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加以把握。

把准时空坐标:认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前提

  从“知”的维度看,把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坐标是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一方面,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时域。从国际时域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从国内时域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国际时域和国内时域的交织互动中,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坐标已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然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世界大时域中,既有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也有见所未见的大调整、大变局。唯有将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主题更加紧密结合、与时代变革更加深入契合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正处于新场域。地理学意义上的新场域主要指大变局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更大程度地消解着国家权力和本土意识,在形构我们的行为的同时重构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化世界。文化学意义上的新场域主要指在大变局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不同思想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话语权力之间的冲撞与激荡、竞争与较量更趋激烈,一个国家坚持自己民族特质的挑战越来越大。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在这个新的文化空间,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很容易陷入迷惑,而一旦青年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受到威胁,就会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在是非分辨、准确选择和主流价值引导上的难度,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一个国家拥有要求其公民对其忠诚的权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动性时空域中,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已跨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界限,超越某些地域性因素,要求其忠诚于祖国必然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外部冲击。

厚植家国情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主题

  从“情”的维度看,“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厚植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中国青年运动实际内蕴着政治意义上爱国主义情感的自由流动,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

  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逐步实现了从以保家卫国为核心的反侵略“自发式”教育、以富国强民为核心的求发展“自觉式”教育向以建设强国为核心的谋复兴“自强式”教育的伟大飞跃。

  1983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常地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文件明确指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在实践中,广大青年能够更加自觉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志愿去西部等祖国需要的地区支农、支医、支教,为祖国建功立业。2012 年党的十八大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目标的“自强式”教育阶段。在当代中国,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三者命运的紧密相连、性质的内在统一、使命的息息相通决定了“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也是厚植家国情怀的根本所在。

砥砺强国之志:锤炼风雨无阻的高贵品格是关键

  从“意”的维度看,砥砺强国之志,锤炼青年风雨无阻的高贵品格是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当青年自觉地认识到自身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时刻,便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并产生强烈的报国意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国献身的坚强意志。在这一意志的支撑下,他们就会忠贞不渝、持续奋斗、精忠报国,内心深处时时刻刻都会涌动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由语言和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意志是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坚定性和持久性,不会随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进退、人生的沉浮而有所改变。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决不单纯是一种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情感激发,更是一种为祖国建功立业所必需的坚强意志和理想信念的长久磨砺。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去执行任务、战胜困难,进而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砥砺强国之志,说明“爱国志向和爱国意志的培养需要磨练。坚强的意志是磨练出来的,强国之志是在苦难和奋斗中形成的。”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应对风险挑战,在斗争中见世面、长才干,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爱国意志转化为斗争本领,变成义无反顾的报国之行。

实践报国之行:化为国家治理强劲效能是根本

  从“行”的维度看,将青年的报国之行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教育青年、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者、传播践行者。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青年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亟须回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不断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青年发展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基本德性要求。引领青年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支持者和模范践行者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还要引导青年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融渗的历史长河中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敬仰和守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制度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性、决定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作为法律制度层面的爱国主义,实质上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要求的底线规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等文件的出台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实践指南。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青年参加党日团日、主题班会、军事训练、冬令营夏令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具体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要密切青年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城市建设、企业发展、社会机构运行等方面的联系,丰富拓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领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