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思读书会第一百零九期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1-04-19浏览次数:287

2021413日下午,我院20级硕士同学们文科楼327会议室,开展第一百零期湖思读书会活动。本期分享者是高雅雯同学,她分享的书目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

1. 作者简介

高雅雯同学对《启蒙辩证法》的作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马克斯·霍克海默,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批判理论”在德国思想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霍克海默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西奥多·阿多诺,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2. 主要内容

高雅雯同学从启蒙的困境、启蒙的反思和启蒙的自我救赎三个方面介绍了《启蒙辩证法》中的启蒙思想。

第一,启蒙的困境——工具理性的形成。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发现,启蒙带领人们建立起了一个逻辑严谨的秩序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万物没有根本差异,理性演变成了新的霸权。人们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对自然进行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造,以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理性慢慢的蜕变成为工具理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通过技术理性整合成一种无所不在的、渗透到一切生存领域中的、总体性的、内在的操控和统治机制,异化已经从人创造的东西那里转化到人自己本身。也就是人的理性自身都发生了异化。”这就是《启蒙辩证法》所面对的哲学困境。

第二,启蒙的反思与自我救赎。启蒙不是完全独立的乌托邦,它与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不可避免地交织纠缠。霍克海默说:“历史的目标不应是对自然的统治,而应该是对自然的和解”,这就意味着要抛弃那种使自然服从于人的粗野而无望的企图,要摆脱逻辑和数学的专制主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立足文本,从对启蒙与神话互相照映系统地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启蒙辩证法实际上是对启蒙的反思,在社会史观上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

第三,启蒙自我救赎的途径。首先,始终如一的保持非同一性。《启蒙辩证法》批判的就是社会的同一性,整个社会的同一化体系。其次,理性自省。理性想实现自身的超越,必须有能力解释它自己是如何从洞察万物之意义的力量中蜕变为自我保存的纯粹工作性。最后,主体客体的和解。对启蒙的反思和批判并不意味着废除启蒙,而是通过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批判,使启蒙走向主客体的和解,也就是主客体之间,不存在任何统治关系。


  3. 提问与交流

  在聆听完高雅雯同学的分享后,一些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吴晨露同学提问:工具理性有哪些负面影响?

高雅雯同学回答:第一,使思维程式化。人们生产能力逐渐提高的同时,对自己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为实现这种要求,人类越来越雷同于机器,成为机器的奴隶。第二,导致极权主义的产生。工具理性的产生务必会导致极权主义的产生。统治者对于垄断和统治不再有意回避,暴力的剥削制度变得越来越公开化,统治者的权利也越来越膨胀。统治者对人的压制导致了人类的反叛。

任文雅同学提问:《启蒙辩证法》中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当代中国有什么启示?

高雅雯同学回答: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科技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和异化现象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因此,要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使用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优化,进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供稿:杨春晓、郑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