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漫道”学术讲堂第三十二期:西方人权理论批判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2-06-16浏览次数:393

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云中漫道”学术讲堂第三十二期西方人权理论批判2022年61018:30-20:30依托腾讯会议平台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利宏博士主持。

讲座伊始,马奥尼教授提出,我们讨论与西方人权理论有关的问题,是为了揭示西方人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危险断层线”,这些“断层线”可能是破坏性侵犯人权行为的根源。

接下来,马奥尼教授先是对美国今昔人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案例研究,为后续的理论讨论奠定基础的同时,由此引出美国在人权方面存在的几大问题:一是疫情防治问题,美国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超过100万,未能实现有效防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的联邦制以及政治极化现象;二是枪击死伤问题,2022年美国死于枪击的人数超过了1.7万;三是贫困问题,美国的总体贫困水平是11.4%,且陷入贫困的民众中相当一部分均为少数族裔;四是种族歧视问题,2021年美国的“亚裔仇恨”犯罪上升339%,而“黑人仇恨”犯罪行为则更盛;五是性别歧视问题,在美国很难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而这个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尤为突出;六是LGBTQ歧视问题,美国人权歧视LGBTQ等特殊群体,且变性人的死亡率高达51%;七是虐待移民问题,美国对移民家庭中孩子和家长分开后的迫害,包括对孩子的性虐待等等;八是美国开展的国际侵略问题。

随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马奥尼教授主要围绕“人权的起源”与“人权的概念”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就“人权的起源”这一问题,马奥尼教授提出,许多学者从概念上追溯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认为人权概念最初主要是作为对天主教会的批评而出现,同时为世俗基础、尊严和人权而争辩。就“人权的概念”这一问题,马奥尼教授谈到,西方的人权概念是基于康德的正义概念为基础的,但是许多评论家指出康德的正义观与关怀伦理间的不一致。此外,教授还提到人权尊严的概念息息相关具体而言,在西方人权理论中尊严实际上是人权的外化在此基础上,马奥尼教授进一步指出,人权的概念已被用于许多积极的方面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或至少用以考虑改善生活的必要性),但依然存在着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便是我们倾向于将人权理想化,而不是思考实现人权的物质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权思想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思想是世俗的形而上学

最后马奥尼教授主要从六个层面西方人权理论展开了批判第一从尊严层面看“尊严”是“人权”的外化,而“尊严需要更健全的自尊感,但现实中所遭受的各种歧视与剥削,将导致尊严难以保障人权”则更无从谈起第二私有产权层面看,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这里的“自由”主要是经济术语,在其最理想的误导形式中代表着“自由市场”但事实上,私有产权是美国法律和权利体系的基础,不仅不能推动人权的进步,反而助长种种人权弊病(如性别歧视、贫困等);第三市民社会”层面看由于美国政府受到私有产权的限制,市民社会”被用来解决社会问题,但现实情况是,美国的富人们为了减税可以选择自己偏好的方面捐款(而不是民主决定的最为关键的层面),无法真正保障人权;第四,民主抑或寡头的层面看包含林斯顿大学学者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在内的几项定量研究表明美国现在是一个寡头国家,数据表明政客们主要着眼于富人和企业的利益(而非公民利益),人权在这种寡头政治中难以推进是必然的;第五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以及单边主义的层面看如今的美国仍然采取单边行为、寻求强化霸权的方法,然而人权在在霸权主义中是难以得到保障的第六人权还是社会正义的层面看美国自身将人权理论作为一种攻击甚至羞辱他国的工具在自己国内采取更为具体的“民事和法律权利”这一术语,“人权”并未真正成为美国创造维持社会正义的理想参照,也正是映照教授在之前提到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危险断层线”,始终贯穿西方人权问题的始终。

在提问交流环节,马奥尼教授与学院的师生在云端展开了交流互动,同学们积极发问,气氛活跃,马奥尼教授对问题的解答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深刻,令人受益匪浅。

 

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执行理事、政治学国际研究生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美国期刊《中国政治学刊》(SSCI)助理编辑、中国期刊《文艺理论研究》(CSSCI)副编辑。学术成果一百多篇,获得多项教学科研奖项,经常受邀CCTV、CGTV等媒体,定期做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时间》节目、香港无线电视台《Backchat》。曾是《江泽民文选》英文版翻译员之一,随后成为中央编译局高级研究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方面国际公认的专家。

 

供稿:祁子玉、李淑玉

供图:段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