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思读书会第一百三十七期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2-04-20浏览次数:30

414日上午,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百三十七期湖思读书会活动。本期分享者是张文春同学,他分享的书目是唐正东的论文: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视域及其理论意义。

首先,张文春同学对该篇论文的作者唐正东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唐正东老师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迄今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含译著及合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研究课题10多项,获得各类学术奖励20多项。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等职。

其次,张文春同学着重介绍了该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唐正东教授认为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到《共产党宣言》,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地阐发了阶级斗争与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历史观层面的阶级斗争的深刻内涵,以及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唯物史观基础。然而国外一些学者无法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方式之间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思想,因而在对《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解读上出现很大误读。紧接着作者分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1)唐正东教授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在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写成的,这三个文本之间的思想逻辑是一脉相承的。但学界有些学者认为《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前6条问答带有明显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痕迹,因而不可能是恩格斯写的,而很可能是沙佩尔等“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写的。但恩格斯(马克思也是一样)对现实经济关系的解读思路已经深入到私有制经济关系层面时,他不是不再讲私有财产,而是开始站在唯物史观的层面来讲私有财产。实际上《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运用到工人运动分析中时所必然得出的共同结论。

2)唐正东教授认为《共产党宣言》强调的不仅仅是对阶级斗争史的经验描述,而且更是从阶级斗争史的角度来阐释至今一切社会历史过程之本质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文本中所做到的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把对阶级斗争史的经验阐释提升到它的历史观地位和作用的层面上加以理解。也就是说至今一切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不是其他社会要素的历史演变。他们是在把以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为核心内容的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的前提下才完成上述解读思路的转型的。他们把对阶级斗争的理解完全建立在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他们所谈论的是作为至今一切社会历史过程之本质的阶级斗争,而不只是政治学维度上的阶级斗争。

3)唐正东教授论述了国外学者对《共产党宣言》的两种误读。唐正东教授认为第一类学者虽然强调了《共产党宣言》中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观点与阶级斗争观点的同等重要性,因而从表面上看避免了只强调后者的解读思路在方法论上的单一性,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准确地抓住和梳理出这两种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导致他们不仅在对阶级斗争观的解读上因过于侧重政治学的思路而显得在历史观维度上的刻性不足,而且还使他们在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思想的解读上,无法触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历史性内涵而显得过于依赖经济学或技术史分析的方法论。而第二类学者则直接放弃了生产方式内在发展规律的线索,而仅仅从阶级斗争的角度,从革命的政治学的角度来谈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最后,张文春同学分享完毕之后,同学们对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聚焦于“《共产党宣言》中体现了哪些唯物史观思想”和“如何坚定唯物史观的立场”等问题,同学们从自身生活实际和学术观点出发进行了激烈讨论各抒己见,阐发自己对这问题的理解。本次读书会在热烈轻松的氛围中顺利举办,同学们认真学习了文章中的深刻思想,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进步,收益颇多。

供稿:唐敏

指导老师:陈良斌

审核: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