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思读书会第一百四十一期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2-05-30浏览次数:69

5月26日上午,我院2021级硕士生在纪忠楼Y306教室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百四十一期湖思读书会活动。本期活动是由肖茂云同学为大家分享吴晓明的论文:《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唯物史观基础》。

吴晓明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国家创新基地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史和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之关系的研究等方面。著有《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等作品。

活动开始,肖茂云同学首先就该论文的写作背景进行了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学术上的持续展开和专题化,随着某些当代政治哲学或政治理论之重大议题的介入和影响,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兴趣空前地高涨起来,并初步地产生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方案与成果。

紧接着肖茂云同学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本篇文章中,吴晓明教授首先说明在德国哲学语境中,政治哲学属于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或一般而言的法哲学。在马克思看来,如果说“正义”只不过是特定社会的实体性内容之单纯的法的形式,那么,全部问题的核心与本质就正在于这个特定社会的实体性内容本身。“这个内容,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奴隶制是非正义的; 在商品质量上弄虚作假也是非正义的。”这就是马克思关于正义理论的要义,这里不存在任何由神圣观念而来的神秘的东西或难以理解的东西。以为从唯物史观可以提出改变“不正义”社会制度的“现实方案”,实在只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唯物史观从来不会根据“正义”或“非正义”的观念来制定变革社会的方案,因为如此这般地设想出来的方案不过是虚幻的即意识形态的方案。

其次,在吴晓明教授看来,如果说意识形态相信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那么,与之相反,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则表明: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产物,是由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容来支配和决定的。但是,唯物史观并不仅仅滞留于这个简单的原理上,它只有在理论的总体上将观念世界的本质性——从而将表面上看来是由观念世界支配并驱动的人类活动或人类事务的本质性——导回社会—历史现实中,才可能将其原理贯彻到底,才可能为由之而得到开启的整个“历史科学”奠定基础。如果说,黑格尔在哲学上的无比丰硕和极端枯燥皆出自绝对的、思辨的观念论,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不再可能发生,是因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已经发生———马克思将之称为“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而尼采的说法是: “上帝死了”。

最后,吴晓明教授指出对于唯物史观的建构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开端始于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之现实的观点也要求批判地分析市民社会,而这种批判性分析之所以诉诸政治经济学,是因为无论从性质还是从内容来说,政治经济学都是地地道道的市民社会的科学。由之而来的便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的整个政治哲学都立足于这一结论之上,换句话说,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任何遗忘或撇开这一基础来谈论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一开始就已经误入歧途了。

吴晓明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大家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唯物史观基础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肖茂云同学分享结束后,大家围绕“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如何理解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产物,是由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容来支配和决定的”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与思的碰撞中,本次读书会也顺利落幕。

审核:陈硕

指导教师:陈良斌

供稿: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