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思读书会第一百四十三期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2-06-13浏览次数:170

6月9日上午,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于纪306教室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百四十三期湖思读书会活动。本期的分享者是唐敏同学,她分享的是林毅夫的著作:《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首先,唐敏同学对主要作者林毅夫进行了简要介绍。林毅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超越发展援助》《新结构经济学》《中国的奇迹》等作品

其次,唐敏同学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内容结构全书共分为10章:

1)第1章“绪论”简述了中国经济改革15年在发展绩效上创造的奇迹,并作了一个简单预测,中国将在2015年前后,或在2035年前后超过日和美国,从而成为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国。为了解释中国奇迹产生的原因,这一章提出了本书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在改革之前发展缓慢,而改革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为什么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会出现“活乱”循环;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势头能否持续下去;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步履维艰。

2)第2章至第4章从发展战略比较的角度讨论了发展战略与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绩效的关系。第2章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描述了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到宏观政策环境、资源配置制度和微观经营机制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第3章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率和激励机制几个方面回顾了改革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并结合其他实行类似战略国家的经验,证明了传统赶超战略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第4章从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这种发展战略所要求的宏观政策环境,及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

3)第5章“经济改革的历程”和第6章“经济改革的成就”分别按照中国经济改革自身所表现出的逻辑顺序总结了改革的阶段、历程和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以及改革以来不同于改革以前的经济发展效果。

4)第7章和第8章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中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尤其是第7章利用传统经济体制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的理论框架,阐述了瓶颈制约速度、通货膨胀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经济改革理论认识的深化,这都为解决改革中的“活乱”循环、突破改革难点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5)第9章通过比较的方式论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和优越性。作者认为其他改革中国家都曾采取过与中国改革相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类似的传统经济体制,由此产生的经济中的矛盾也相差无几。那么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应该对于这些改革中的经济也是适用的。

6)第10章对全书进行了小结,概括地回答了“绪论”中提出的问题:第一,改革以前中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则在于改革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使中国所具有的资源比较优势能够发挥出来。第二,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活乱”循环,根源在于经济改革过程中一部分环节的改革先行造成了原有体制内部的不造应性。第三,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就能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而不断获得成功的改革又将有力地支持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第四,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是采取了一条代价低、风险小,又能及时带来收益的渐进式道路。而东欧和前苏联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改革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摩擦成本和社会动荡,因而没有带来增长和收益。

  最后,唐敏同学在分享完毕之后,同学们针对书中所以提及的“赶超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谈论。大家各抒己见,阐发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本次读书会在热烈轻松的氛围中顺利举办,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进步,收获颇多。

供稿:何露露

审核:翁寒冰

指导教师:陈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