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学术坊第六期:海外视域中的中国妇女解放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4-02-04浏览次数:10

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正思•学术坊第六期:海外视域中的中国妇女解放”,于2024年1月20日15:00-17:00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信息研究处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颖老师为主讲嘉宾,讲座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硕副教授主持,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利宏博士、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黎心竹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参与此次研讨。

讲座伊始,郑颖副编审结合自身经历,引出了选题的缘起。她因王政的《寻找国家中的妇女:中国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革命(1949-1964)》一书,开始思考中国妇女解放与中国女性未来发展的关系问题,后转向该研究领域,并总结了三个启示:一是该书作者突出了女性在解放运动中的主体性,女性不完全是被动的参与者,特别强调了妇女运动对文化的影响;二是强调了在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独特发展脉络;三是该书描述了妇女解放运动中精英和大众层面的女权主义者的贡献,提供了新史学的视角。

紧接着,郑颖副编审介绍了中国妇女解放的研究概况,指出中国妇女解放经历了三次高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女性从家庭出走为标志;抗战时期的全民动员中的女性崛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制度化时期。她随后阐述了中国妇女解放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90年代,研究着重记述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实践经验和规律;二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头10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女性主义理论学者;三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作品体现更多反映中国妇女运动与国家建设和治理的关联,具有更强的思辨性。

随后,郑颖副编审剖析了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研究的主要观点:中国共产党主导了中国的妇女的解放,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革命与农村家庭关系紧密,农村家庭危机导致了革命的爆发;中国的妇女解放是未完成的;在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过程中,妇女不仅仅是被领导者,而且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积极参与者,妇女的支持使共产党获得了最广泛的执政基础。

郑颖副编审在此基础上,对海外中国妇女解放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第一,她指出海外学者针对此问题在认知上存在局限性,如:将妇女解放与现代中国历史隔绝。第二,她认为海外学者在此问题的研究方法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比较研究和口述史研究。后进一步阐发了个人的研究启示与反思,即反对妇女解放夸张论,明晰中国妇女解放的局限性,警惕西方性别理论问题的影响。 

最后,老师与学生围绕“在阶级革命与民族革命的视域下如何凸显妇女解放的女性主体性”“过往妇女解放经验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郑颖副编审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予以回答,提供了问题研究的新视角,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供稿唐一丹;供图李溪然;审稿: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