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学术坊第十期:“从主体性哲学的货币起源看意识形态主体及其结构塑形”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4-04-21浏览次数:10

2024年4月15日上午9:30,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正思·学术坊”第十期在九龙湖校区文科楼A31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学术坊邀请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明安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活动由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良斌教授主持,学院青年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讨论。

 

在讲座的初始环节,孔明安教授鲜明地指出:虽然主体性哲学是近代哲学的核心议题,但主体与货币之间存在的微观、内在联系却在国内学界鲜少被讨论。为此,孔教授从德国哲学家索恩-雷特尔所阐述的交换抽象与思维抽象两个概念出发,力图为主体性哲学的产生及其与货币起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唯物主义的解释。

基于这一论题,孔明安教授指出,交换抽象与思维抽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雷特尔将其称为“奠基性关联”,而要论证这种奠基性关联,就要理解和阐明交换抽象形式是以何种机制过渡到思维抽象之中,并最终对理性思维的形成产生影响,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理解内在的格式塔转化机制。孔教授认为,交换抽象就其抽象内容而言是一种对劳动的抽象,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是一种“价值”抽象,就其完成形态而言是一种社会综合。这种社会综合融合了康德先验哲学中的“形式”与精神分析的“无意识”特征,是“交换抽象的效果完成了的格式塔”,它将抽象传递给了思维。根据这一思路,孔教授认为,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货币在中介过程中所展现的抽象同一性与认识论主体的同一性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这同货币所形成的社会综合对主体性的塑造共同构成了主体性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

 

在讲座的交流环节,与会同学们就“货币起源对主体性哲学的影响能否被类比为磁悬浮效应”“交换抽象和思维抽象的关系能否被理解为肢体和大脑的关系”等问题同孔明安教授展开交流。最后,陈良斌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孔明安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讲评细致,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发。

 

供稿:李家祥;供图:汤敏;审核:陈硕